北縣教育會研習活動紀錄
時間:92年10月24日
演講主題:多元智慧與英語文教學
講師:師大英語系戴維揚教授
講稿整理:南山中學彭月嫦老師
談到<多元智慧>l這理論,哈佛大學的gardner教授曾找出世界十八所學校做實驗,於其中實施多元智慧 教學後,每位學生成績都直線上升。
今天,我們台灣學生的英語能力,居全世界排名倒數第四。台灣從1993年以來,實施了十年教改,唱高調,要<興趣導向,快樂學習>,但學生的成績反而向下沉淪。比較起來,美國的德州要求改進教育,而讓布希當上總統。而加州的理論學者,只知理論,耍耍嘴皮子,唱唱口號,結果,學生的成績排行榜每次都在全美國後面,以上我的話,都是以英美為根據的。
我們的教改叫做<安樂死>,我們這十年的教改,把學生的程度弄低了。我們的學生,數學能力輸美國兩年;學生的國語文程度,單字能力也下降,彷彿房子拿掉地基,這房子還叫做房子嗎?
台灣的學者到了美國,學了大師fronquesbell的<建構數學>,應用在台灣,要學生花六年來練習,學生無法了解其核心,只學到片面的知識,怎麼能不出問題呢?好比我問各位:從捷運站到南山,用走路的要怎麼走?(如果是我,會做計程車),而從這裡到台北車站,要怎麼走?到高雄呢?我想,只有兩種人會用走的:一種人是傻子,一種人是瘋子。不幸的是我們的教育被這兩種人所領導。
數學只是一個工具,而大師fronquesbell發現,數學的學習分兩種(也適用於其他學科的學習),其中之一是learning(學習),第二是training(訓練)。這兩者有何不同?以前,我們英語老師必修的是”learning styles”(學習型態);現在英語教師必修的則是”learning acquires”(學習條件)。這兩者都告訴我們,即使是天才,不讀書,考試一樣也會全部紅字。大師書中提到,小孩在2歲前是critical period (關鍵時期),那時是學習階段,小孩到了國小就應該全面學習英語。如果你要培養一個天才,必須讓孩子在出生後即學習,而到了3歲以後的imprinting period(烙印時期)再不好好培養就完了;如果家長們為了省區區三萬元,那麼以後就得多花三百萬。小孩子天生是有好奇心的,如果不能受到好的教育,以後世界變化多端,便無法接受。
現在美國的教改,義務教育是12年,目前在kindergarten(幼稚園)時期,更加上了幼稚園的學前階段(pre-kindergarten),規定小孩子三歲就要背九九乘法表,連美國企業mcdonald(麥當勞)都鼓勵及支持這種做法,主張"use it or lose it."(不使用它即失去它),小孩子從三歲以後,如果不讀書,它的神經元會損失二~三百萬。1818年德國大師出了一本書,說明怎樣培養一個天才兒童。第一章便提到如何生一個天才兒童,首先,找到一個天才的partner(配偶);其次,從胎教開始教導和訓練,符合gardner所說的"use it or lose it"。
現在台灣老師常對學生說:<沒關係,有興趣就好。>結果是,有十分之一的學生學了四年英文,連abcd都寫不完整。台北市有的學生上課時,從來不帶課本,結果學到什麼呢?不知道。上課玩大風吹;光比賽,是沒有用的,這樣每天會讓學生損失多少神經元啊!好比煮紅豆沒加上鍋蓋,沒加上一點壓力紅豆怎麼能煮熟呢?沒有maser learning(精熟學習),學生怎麼會使用英文?
現在的學生六年才使用五本書,這不是愚民政策嗎?而大陸學生呢?國中生的暑假課外閱讀作業,即要看完四萬字的英文書籍,相當台灣學生中,大學或研究所的暑假作業。去年國中基測,英文出題者按照世界各國的標準,出了十一題的reading comprehension(閱讀測驗),每篇都超過200字,即被批評得體無完膚。相對的,愛德華州的小朋友一年要讀完52本書,連耶誕假期都要讀一本;在英,美,日,德的機場裡,人人都手握一卷在讀書。而台灣,大家只是耍嘴皮子,不讀書的。美國小孩子的功課要讀完亞伯拉罕˙林肯的四本著作,這也是台灣研究所的功課。
所以我們英文老師,教書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要教學生養成讀書習慣。我們的教學中,教過他們閱讀嗎?現在,只有教他們have fun <好玩>,這樣的教育真是玩蛋了!中國大陸國中一年級的outside reading要讀完四萬字,他們的要求,已經超過我們的高中及大學;他們必須參加九次國家的考試,如果英文不及格,便很難找到工作。
學習語言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養成習慣---reading & writing (閱讀和寫作),英文要學好有沒有其他秘訣呢?只有learn it by heart (熟記)。美國教改文長達1184頁,內文明確表示,全國一定要考試,考試不但要領導教學,還會糾正教學。同時,更要注意outside reading(課外閱讀)是和課本平衡,並重的。教學不但要遵循傳統,還要有創新;訓練要不斷重複,一個新單字,必須用上132次,才會永遠進入腦海中。很多東西不是學習來的,其實,大部分是訓練來的。美國規定三歲的小孩要背九九乘法表,小孩背東西會不快樂嗎?上天給予小孩很好的記憶力,為什麼你不給他東西背呢?如果從小背經典,什麼英文,德文都會寫。
學英文真的沒有其他方法,以前我在北一女教書,規定學生的桌上一定要有三種色筆。你們要告訴學生,解除壓力最好方法就是增加壓力,老師可以變通考試方式,例如:背誦,問問題,抽問,自己探討,實作,一再演練......等。而我認為,教英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角色扮演,主動上台,由老師抽點,同學要上台演練。
多元評量,有兩者很重要一是portfolio assessment(學習檔案),裡一種是performance-based assessment(具體表現);讓幾種人一起來參與:學生自己,同儕,父母;家長如果不配合一定事倍功半。其實,九年一貫也有好的東西,比如像<協同教學>,把最好的考題教案....提出來,可以讓其他人參考學習;另一種是<合作學習>,把學生分組,讓學生有壓力,其中一個是angel(小老師,教其他學生),還有animal(孔武有力的風紀,管理秩序)。舉例來說,台北市的私立復興中學,小學,由於分組做練習,因此,他們的英文績效是全台北市最好的。
我今天的演講到此為止。
- Sep 18 Tue 2007 16:01
多元智慧與英語文教學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